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产品与技术
产品热点
企业热点
技术热点

行业剖析
政策解读
市场分析
行业应用

总评分:一般,普普通通

5.6

7人评分    20关注    355790次浏览

我的评分

  

专题名称:建材
热门群组:应用群组
官方网址:进入官方网站

品牌推荐:暂缺
行业精英:暂缺
相关专题:交通,智能建筑

返回本专题首页

建材业遭遇多方夹击

作者:李慧敏   2011-03-05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评论:0条    浏览:2922

图片介绍

建材行业遭遇多方夹击 楼市调控与成本上涨

  去年,楼市调控政策的相继出台,给房地产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建材行业作为房地产的上下游,去年10月以来,煤炭价格一涨再涨。去年11月3日,国内煤价每吨再上涨30元~50元。建材企业腹背受敌,销售压力及生产成本加剧,给建材产业带来较大的挑战。

  在北京的建材市场,多数业内人士表示,楼市政策的确给建材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房地产不仅是建材业的上游产业,也是下游产业。受调控政策的影响,首先波及建材业。同时,节能减排和房地产调控对于冶金、建材等行业影响很大。业内人士称,虽然建材行业在节能减排和房地产萎靡的现况下,煤炭用量比往年较少,但由于煤炭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建材行业煤炭费用支出未能下降,平均每件产品的生产成本都会增加。

  政策打压楼市

  建材市场遭冲击

  自去年4月份以来,楼市调控政策频频出台,作为房地产的供给市场来说,建材销售情况不容乐观。“政策专挑黄金销售节点,这无疑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某建材市场叶总表示。以往家居卖场在“十一”长假后,销售业绩常带有“劲销”、“飘红”等字眼。可是去年中秋加国庆两大佳节,也没看到哪个卖场或商家大唱赞歌,多是以销售情况很好来形容。

  据记者多方了解,去年广东东莞家居建材行业的销售量有所减少,多数商家的销售额减了一成,个别商家的成交量下滑了20%~30%。“去年生意不好做,这条街做水暖卫浴的商家,没有几个销售量不下滑的。”莞城区新苑路商户杨先生告诉记者。造成该现象是受楼市调控政策的影响,成交量的减少必然给家居建材行业带来冲击。

  记者发现,许多建材商家门口立着宣传牌,虽说促销的形式各异,但其核心几乎都是为了加大营销力度,提高销售业绩。另外,不少商店则采取以静制动的办法,门店前既没有鲜明的宣传标语,店内人也稀松,人气相对比较弱。

  华美乐建材超市营销总监蒋红梅表示,楼市政策对家居建材行业的冲击是可以肯定的,这一点从成交量就可以看出。不过,影响面有多大还要时间来检验。

  原料成本创新高

  建材价格飙涨

  经了解,自去年10月以来,煤炭价格一涨再涨。去年11月3日,国内煤价每吨再上涨30元~50元。与此同时,国际三大动力煤指数继续上涨,其中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再次突破每吨100美元。

  “事实上,据我们观察,去年煤炭的真实需求与往年相比,反而有所下降。”卓创资讯煤炭分析师耿珍表示。受通货膨胀、劳动力、原材料等因素影响,许多建材产品的成本都有所增加,其中水泥、家居类产品成本增加比较明显。某红木家具生产商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各种原材料的价格都提高了,这一变化迫使商家只好提高销售价格,无形影响了销量,尤其是实木家具的销售量下滑幅度比较明显。

  “现在什么东西都在涨价,建材涨价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过,消费者可不是这么想的,他们会货比三家,会观望,甚至选择放弃,这是最大的影响。”某装饰城商户表示。“最近油价也涨了,运输成本也会跟着增加,生意越来越难做呀!”

  提价不抵成本上涨

  建材销量是关键

  记者在已经结束的第108届广交会上了解到,建材产品需求不旺。受全球房地产行业依然低迷的影响,建材产品需求不旺,成交8858.3万美元,比107届广交会下降16.2%。多数企业即使提价也不能抵消成本上涨。由于价格增加不足以弥补成本上涨,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经营压力加大。然而建材销量成了企业成败的关键。

  据悉,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家居建材行业变冷与去年两轮楼市新政有很大关系,因为消费者持币观望使房地产下游行业受到制约和影响。“去年4月~7月市场行情还行,但是从去年9月开始就逐渐感觉到寒意了。”叶总表示。一些观点表示,房地产市场感冒或发烧,家居建材市场也会跟着打喷嚏。对此,新快报家居俱乐部负责人表示,市场遇冷与楼市新政有间接联系,这是许多同行的一致观点。

  东陶洁具东莞总经销商张江民对于楼市新政下的品牌建材商发展前景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契机。“今年新政频频出台,给消费市场带来比较直接的影响,商品房交易量下滑虽说在短时间内不会对建材行业的整体销售量造成明显影响,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是一个潜在的挑战。”

  但张江民也认为,去年的消费市场比较特别,市场销量的萎缩并未导致品牌的销量下滑,甚至个别品牌还出现逆市上升的情况。这说明一方面东莞买家出现逐渐向知名品牌靠拢的苗头;另一方面,品牌在市场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增强。

(首张) (上一张) 【1/2】(下一张) (尾张)

评论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内  容:

中国自动化网 版权所有  © 2010 - 2016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09051729